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中小学电教》

杂志简介 (英文名: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TECHNOLOGY )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电教馆主办的基础教育类的省一级学术期刊。杂志主要受众为广大中小学校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藕合性分析
信息来源:《中小学电教》杂志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3/10 阅读数:256

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藕合性分析

摘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小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将人文关怀思想融入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中心环节的本质诉求。本文将在探索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祸合性基础上,分析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关键字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以人为本”是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

“以人为本”是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人学的空场”,不仅“人”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而且“人文关怀”也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①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人文关怀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人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对人的本质规定性给予了科学的界定,对以人为本中的“人”进行了规范。马克思说:“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且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②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的观点出发,从来就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有意识的存在物”的统一。在马克思哲学中,物的世界被人的世界取代,对人价值的探求超过了对宇宙的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人的解放成了最终的哲学目标。因此,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又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可见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共同指向“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作自己的理想目标。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视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劳动不是自由的劳动,而是异化的劳动,因而造成了该社会的人的畸形的、片面的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才能进入“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只有到了这一阶段,人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命的个性与能力,才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提出的“以人为本”是符合马克思哲学所追求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想目标的,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

2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人文关怀的视野中,对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命关怀。生命关怀是人文关怀的基本维度,主要内容包括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和对心理危机学生建立完善的干预体系。

第二,尊严关怀。尊严关怀是人文关怀的主体,人的尊严主要是指保障人的公民权利,在一定的条件下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在大学校园,尊严关怀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各种正当权益的保障、家庭经济贫困、学习困难、心理困惑、就业困难等弱势学生的关怀与帮扶。

第三,价值关怀。价值关怀是人文关怀的目的维度,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激励学生健康成长。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学生表彰奖励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学生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第四,发展关怀。发展关怀是人文关怀的方向,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工作者最高的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学生素质发展与学生职业发展等内容。

概括起来,只有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人文关怀才能充分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对象的成长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既要符合客观规律、以科学化为指向,又要把人文关怀包含在内。

参考文献:

[1]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20012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永忠.“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