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中小学电教》
杂志简介 (英文名: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TECHNOLOGY )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电教馆主办的基础教育类的省一级学术期刊。杂志主要受众为广大中小学校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更多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书法教育具有核心素养培育与提高功能
摘要:大学生的素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提上教育改革日程。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什么、怎样培养,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书法教育具有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价值,具有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功能。书法教育,可以培育文化精神、增强人文底蕴,培育文化自信、强化国家认同,培育文化情操、创造健康生活。艺术教育都具有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功能,但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书法教育,和其他艺术教育相比,更有意义,更有必要性,也更有可行性,因为,书法是通用交流工具,是艺术化通用交流工具,是通用工具化艺术。以书法教育培育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可用措施有很多,其中政策引导、课程设置、环境熏陶和综合诱导等四种是必需的与有效的。培养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书法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精神;文化自信;文化情操;人文底蕴;国家认同;健康生活;书法教育
书法教育具有很高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价值,对于大学生文化精神、文化自信、文化情操等,是不可或缺的培育与提高手段。无论包括什么,核心素养体系都不会、也不应缺少文化精神及人文底蕴、文化自信及国家认同、文化情操及健康生活。
(一)书法教育能够培育文化精神、增强人文底蕴
书法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与实践强化等多种方式,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精神。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认为:文化是“一种习得状态”[21]30,系统的文化教育会变成人的“第二天性”[21]30;人文学科“使人们对人类历史实质的认识、传统的参与、人类潜能广度的认知成为可能”[19]。书法教育,正是通过认识中国历史、参与中国传统、认知中国人潜能来培育中国文化精神,来构建中国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周汝昌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22]3,汉字书写“这门艺术不容荒废衰落”[22]3。这是一种有见地的认识。汉字与汉字书写,承载着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精神。哈迪(TomHardy)认为:实践是“智力、想象力、感知力和实验能力的集合体”,使学生“通过个性化、具有实际意义、真实可感的模拟训练,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创造性地应对事物和思潮”[23]。书法实践,集合多种心智力,强化中国文化精神,并且使实践者日后运用中国文化精神应对生活与工作。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认为:。“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24]51在汉语与汉字之外,“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24]47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只有语言文化;而中华民族,既有语言文化,也有文字文化。汉语和汉文,同时记载与传播中国文化,同时蕴藏与呈现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先民,效法天地,创造文化,并且创造文字;因此,天地之精神是中国文化元始精神,君子要养成元始精神,或者反之,养成元始精神才算是君子。天之精神是“自强不息”;《周易·乾·象》16。李志奇:培育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书法教育
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5]33地之精神是
“厚德载物”;《周易·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5]44君子之文化精神,可以借助书法来培育与强化,因此,也常常体现于书法。《文心雕龙》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26]文化精神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现代社会对科学与技术的过度重视;对此,阿罗诺维兹(S.Aronowitz)与吉鲁(H.A.Giroux)提出过批评。他们说:。“在某种程度上,人文学科相对科技而言,已是黯然失色,其根源是韦伯所说的形式理性和工具理性。简言之,蛮横的科技主导着文化,有用才是知识。”[27]人需要理性与感性、物性与人性的平衡,书法研读与练习可以增加的感性与人性。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28]字变,人的精神也变;人的精神变,字也变。
天行地载,是文化精神,是人文底蕴之内核。有文化精神,才有人文情怀;文化精神下降,人文情怀势必失落。书法教育,通过培育文化精神,增强大学生人文底蕴,进而增强大学人文情怀。
(二)书法教育能够培育文化情操、创造健康生活
书法教育,通过情趣陶冶、情绪调节与行为改善等多种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文化情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书,和琴棋画一样,是高雅技艺,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也是健康生活的标志,是文人雅士的追求。
书法研习可以陶冶大学生情趣,使他们脱离低俗,走近高雅,养成美好心性。宗白华曾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33]书法,通过笔画与间架等法则,通过注入心智、道德与精神等力量,使研习者养成美好性格与高尚人格。朱光潜认为:。“字也可以说是抒情的,不但是抒情的,而且是可以引起移情作用的。”[34]钟繇说过: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35]
书法教育可以调节大学生情绪,使他们形成平和稳定的心态或心理结构。在浮躁日剧、功利日盛的环境中,书法可能使人宁静,使人纯粹,使人轻松。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36]书法教育,如果以书法为目的,可能难以除去浮躁与功利;以书法为手段,即游于书法而非专于书法,便更容易达成宁静与纯粹。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37]。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信息公开.(2014-03-30)[2018-03-1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html.
[2]林语堂.中国书法[M]//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M]//蔡元培.蔡元培文选.张汝伦,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306.
[4]张怀瓘.书议[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46.
[5]老子.道德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83.
[6]鲁迅.门外文谈[M]//鲁迅.且介亭杂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88.
[7]邱振中.书法七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8]Csikszentmihalyi,M.TheEvolvingSelf:APsychologyForTheThirdMillennium[M].NewYork:HarperPerennial,1994:71.
[9]Strauss,L.LiberalismAncientandModern[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5:6.
[10]Freedman,J.O.LiberalEducationandthePublicInterest
[M].IowaCity:UniversityofIowaPress,2003:PrefaceXI.
[11]姜寿田.中国书法理论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9:4.
[12]石忠仁.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60.
[13]Steiner,R.Science,Art,Religion,Morality[M]//Stei-ner,R.AModernArtofEducation:LecturesPresentedinIlkley,Yorkshire,August5-17,1923.GreatBarrington,Massachusetts:AnthroposophicPress,2004:7.
[14]聂清.道教与书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41.
[15]Cooper,B.RediscoveringthePersonalinEducation
[M]//Best,R.EducationforSpiritual,Moral,SocialandCulturalDevelopment.London:Continuum,2000:127.
[1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69.
[17]张涌泉.敦煌写本文献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13:9.
[18]孙过庭.书谱[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45.